当前位置:

劳模工匠

践行初心攻难关 工匠精神放光芒——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乙烯厂姜涛

发布日期:2022-05-17      来源:       
打印|关闭| 字号: |

  践行初心攻难关  工匠精神放光芒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乙烯厂姜涛 

  乙烯是世界上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化学产品之一,被誉为“石化工业之母”。乙烯的生产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吉林石化70万吨乙烯是由两套乙烯装置合并而成,是国内操作难度最高的乙烯装置之一。 

  姜涛,男,44岁,中共党员,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职工,乙烯装置操作工,高级技师,中国石油技能专家,曾先后获得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首届一线生产创新大赛金牌、吉林市首席技师大赛单项工种比赛第一名,并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能源化工地质系统大国工匠、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吉林省技能大奖、吉林省首席工人技师、吉林省岗位创新能手、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特等劳动模范、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铁人奖章、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石油名匠”、吉林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人才等荣誉称号。2019年,被聘为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和中国石油大学研究生校外专业实践指导教师;2020年,受邀担任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首届一线生产创新大赛勘探与生产专业比赛”竞赛创新方法裁判员;2021年,受邀担任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首届职业技能(专业技术)竞赛创新方法裁判员。 

  姜涛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参与了乙烯装置开车和一、二期改造建设,精通熟悉装置各操作单元,是乙烯装置第一个“五星级”操作员,用攻难关、消瓶颈践行着技术立企、追求卓越的铮铮誓言。从风华正茂“舞”到不惑之年,从普通工人“舞”成大国工匠,他和装置一起走过25年,当了18年值班长。他用炽热的青春和开拓的热情,谱写出新时代石油工人的精彩华章。 

  “不解决问题算什么专家” 

  吉林石化70万吨大乙烯,上游连着1000万吨炼油,下游连着25套化工装置,是化工的龙头,裂解岗位更是乙烯生产龙头中的龙头。为了提高裂解效果,车间对6号炉进行了改造,但运行了几个周期,发现炉管温度高、结焦速度快,逼着工厂停炉烧焦,一年得多停七、八次。能耗增加、产量降低,焦块堵在管子上,更堵在了姜涛心里。 

  裂解炉有问题,乙烯投油量的设计值就达不到,下游装置都跟着降负荷,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效益白白流走,“不解决问题算什么专家?”作为集团公司技能专家的姜涛不断地问自己。攻坚的路要坚定地走,生存的仗敢拼才能赢。于是,他带领班组员工开始了新一轮攻关,10多个操作单元,一个接一个排查;20多个关键指标,一次又一次分析;1000多个运行参数,一遍又一遍比对。姜涛不光跟困难较劲,还跟自己较劲,这一较劲就找到了症结,跳出原来的思维定式,剔除“粗粮”、只吃“细粮”,灵感从姜涛熬红的眼睛中迸发出来,采取“裂解原料分输分送”,经过系统优化,液化气逐渐减少,优质裂解原料逐渐增加,焦块明显少了,运行周期延长了一倍。难关攻克了,这意味着每月增产乙烯694吨。 

  “过日子就要省着点” 

  姜涛总把工厂比作自己的家,把装置的节能攻关看成是过日子,他总是对班组员工说:咱们自己家过日子就要省着点,能挣能省,日子才能越过越有。 

  乙烯装置化学级丙烯设计纯度为96%,丙烯产品在下游用户使用过程中,丙烯中的丙烷不参与反应,只能作为不凝气放火炬,造成了较大的物料损失。姜涛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连续一个多月泡在现场,对照原始工艺参数,大胆开展丙烯分离系统攻关,通过反复优化操作,调整控制参数,将化学级丙烯纯度由96.3%提高至96.95%,荣获集团公司2019年一线创新成果一等奖。 

  尝到节能降耗甜头的姜涛,积极参与到挖潜增效合理化建议活动中,他把自己20多年岗位操作笔记拿出来,逐项对照现场梳理节能攻关项目,他提出的“氮气/天然气预冷开车”建议,使开车方案比传统方案节约创效60万元,荣获吉林石化公司重大合理化建议一等奖。 

  “办法总比困难多” 

  乙烯装置生产流程长,哪出现问题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产生连锁反应。姜涛不畏困难,勇于钻研,遇到难题他总是说:办法总比困难要多,只要我们努力,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急冷单元PH值波动较大,导致换热器经常泄露,严重影响装置平稳运行。他根据自己多年的操作经验,结合装置结构特点,增设了pH值自动控制系统,实现pH值在线监测,pH值合格率由96.24%提高至98.5%,大大提高了平稳运行系数。装置大检修开车后,分离新区负荷一直无法提到正常值,经过测量各设备压差,发现裂解气压缩机五段出口换热器出入口压差较高。他带领团队研究分析,制定改造方案,提高了装置的生产负荷,创效134万元。 

  乙烯装置分离系统再沸器运行周期短,检修频次多,一直是制约装置平稳运行的重大问题,姜涛带领团队从助剂消耗定额、工艺参数调整等方面制定调整措施,使脱丙烷塔再沸器运行周期由53.5天延长至106天、脱乙烷塔再沸器运行周期由110天延长至152天。碳二加氢反应器切换物料排放一直是生产难题,本着节能降耗和减少环境污染的原则,他先后组织了10多次攻关专题会议,制定开车方案,实现了碳二加氢反应器开车“零排放”的目标,创效200多万元。 

  “总要给后辈留下点什么” 

  技能专家工作室成立以后,姜涛一头扎进培训教研、技能攻关中,不分白天黑夜的研究摸索,终于制定出“O+S” (他人与自我)培训计划和“1+0”(集中与零散)培训模式。别人问他:你已经是大国工匠了,还有必要这么拼吗?姜涛说,我想把技术传授给新人,多为企业培养人才,给后辈留下点什么。他培养出企业专家一人、企业首席技师三人,其中一名徒弟在2020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乙烯装置操作工竞赛中获得银奖。近两年来,受疫情影响,他组织和参与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技能专家线上交流六次,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技能专家工作室交流一次,企业级线下交流八次,为30余项生产难题提出里合理化建议。 

  在技能中国行活动中,他先后到乌鲁木齐石化、抚顺石化、中油管道局等企业去传授创新方法和经验,受到广泛好评。他利用个人休息时间编写和整理各类培训课件和视频40余项,每年在公司授课80多课时,人员遍及一线班组长和技术骨干500多人。2019年,他被聘为中国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的校外指导教师,发表论文36篇,开展大讲堂16次、事故分析会35次。 

  从一名普通工人到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石油名匠、大国工匠,姜涛秉承石油精神,继承铁人遗志,演绎了一个塔林放飞理想的筑梦历程。 

  •  
    ×
    分享到 - 微信
    (责任编辑:吉林省总工会网络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