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女工天地

网络维护中的绚丽人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吉林有限公司松原分公司游英英

发布日期:2009-03-04      来源:       
打印|关闭| 字号: |

各位领导、各位姐妹:

大家好!

我叫游英英,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吉林有限公司松原分公司本地网中心主任,负责松原移动核心网的设备维护工作。

1993年我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山东省邮电学校,1996年从才子之乡江西省临川市调入石油城吉林省松原市工作。在外人眼中,移动公司营业员、客户经理的亮丽风姿才是展现企业形象的旗帜;但很少有人知道,在移动机房一排排沉默无语的机架中,忙碌着一群为保持技术领先,为业务发展提供支撑的“白衣战士”,他(她)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守护在机房,没什么高昂的凯歌,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但却有一颗为创造美好生活奉献青春的心,我就是其中的一员。

下面,请允许我与您一道,描绘网络维护中的绚丽人生,分享一路走来的艰辛与快乐。

一、刻苦钻研,用知识创造价值

1996年,移动通信还处于第一代模拟通信网阶段,停开机、用户资料管理、业务投诉等全部由人工处理。为改变现状,我抓紧时间自学计算机知识,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为了调试程序,我经常在计算机前一呆2、3天,困了就趴在桌上打个盹。功夫不付有心人,一年内,我编写了资料管理等大小程序上百个,使原先人工操作需1天的工作量,缩短到半小时就能完成。散乱的客户资料首次实现由电脑集中管理,迈出了省内移动用户资料自动化管理的第一步,这也是我职业生涯中收获的第一枚果实。长期的电脑操作,使我的视力从近视200度,急剧增加到700度,从此,因视力疲劳引起的双眼疼痛始终也没有治好。

2006年,松原移动率先其他运营商构建了NGN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为从GSM数字交换平滑过渡到3G通信时代打基础。面对全新挑战,我从每条指令入手,啃外文资料,向老师请教,记满了密密麻麻20多本笔记。同行笑称我“十万个为什么”,因为每次业务学习,总是我的问题最多。凭一股技术上爱钻牛角尖的劲,我逐渐成为省内知名的技术骨干,至今,在各类刊物报纸上发表专业论文10多篇,在国家优秀期刊《电信技术》上发表2篇技术论文。松原多项维护经验也在全省得到推广,树立了松原核心网维护技术的在全省的权威性。

我常以勤能补拙自励,深知自已中专毕业文化底子薄, 3G以前,移动核心网技术都由国外掌握,面对厚厚的外文资料,我订阅了大量英文杂志和报纸,每天规定业余时间必看20页。通过努力,我终于能顺利读懂技术资料,当国外厂商都未解决的问题在我的钻研下迎刃而解时,我深感知识的重要。多年来,在学习方面我丝毫不敢懈怠,因为我所负责的移动核心网始终处于技术变更的最前沿,为百万用户搭建安全顺畅的通信网,是我的职业使命。交换机上偶而敲错一个字符,都可能带来通信全阻的严重后果,我不能给自已留下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就这样边干边学,几年来作为技术负责人,我负责完成了松原移动交换18次网络扩容,组织了移动号码升位、千年时钟过渡等大型工程,成功完成松原模拟网退服、GSM网新建、NGN下一代网络架构等标志性工程。每次网络调整及工程割接方案,我都周密部署,与技术骨干共同研讨,反复推敲后出台,使移动核心网历次调整在不为用户所知的情况下悄然完成,2003年,我的家庭也被评为松原市学习型家庭。

二、开拓思维,用创新提升价值

大到国家,小到企业乃至个人,创新都是进步的源动力。2000年8月,通过竞聘,我成为全省移动公司第一个中专学历破格走上管理岗位的人。我深知,知识本身不会使一个人具有创造力,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活用知识。

以前,松原移动114平米的狭小机房内塞满了设备,机架摆放不规则、空调送风不良,电源线、信号线交叉,上下走线混乱,机房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2006年,我代表公司提交了旧机房改造建议与方案,并作为机房建设总负责人,承担了松原移动近2000平米三层楼的核心机房建设任务。从机房规划、装修土建、勘查设计,到割接方案、现场随工、决算审计,一千多个日夜,我奋不顾身地冲在前沿。从得知立项获批的那天起,我就暗暗发誓,一定要想方设法提升每一分资金的最大价值,打造一流通信机房。工程实施中,我打破惯例,不断纠正改进设计院、施工单位提出的思路,在实践中形成机房接地排铺设、DDF设置方案、线缆布放等十多项创新方案其中,机房接地排铺设及DDF架改造2项创新已通过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评审,向专利局递交了专利申请,实现了松原移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零的突破。只要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我无意中看到汽车修理厂的干净整洁,就联想到如何让机房施工现场也变成这样,认真逐磨后就设计了机房内活动仓库、移动铁柜、背带式垃圾桶等多种实用工具,使机房5S管理由理想变为现实。针对走线道上成千上万根如蛛网般繁杂的线缆,我又提出编制线缆管理程序的想法,并会同第三方完成,提高了劳动效率。

2008年,我终于带领同志们建成了三个全新的核心网机房,松原终于成为全省第一个告别旧机房的移动分公司,确保了网络领先的优势。三年来,我们成功实施近400次网络割接,安全完成约160万在网用户的设备搬迁,实现了全省同类建设项目的“速度第一、质量第一”,并获得机房评比全省第一的殊荣,其他地市纷纷前来参观学习。施工单位内部也将松原评为参建单位全省唯一优质工程。松原的机房规划思路、创新方案、建设经验在省内都居于领先位置,为今后全省核心网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充分依据。

除了工程建设,在日常管理中我也注意本着先继承后创新的原则,不断形成新的思路。比如:01年实行奖金激励试点,使我有机会比全省其他公司提前2年,开始了绩效考评制度摸索,我提出的绩效考评指数计算方案被延用至今。02年,在全省开展的群众性经济创新活动中,我被省科技厅、省经贸委、省总工会评委吉林省职工技术创新能手。04年,我有幸被选拔到省移动公司组织的“创业者足迹”六人报告团,作为唯一的管理人员在全省巡回做事迹报告。06年,我在部门内推广实施 “师傅带徒弟”技能提升方案,促进了松原核心网维护水平的提升。在省公司组织的技术认证、专家评比等活动中,我们取得了交换专业过级率全省第一,省内专家人数最多,技术实战地市第一的好成绩,提起松原,省内同行们都刮目相看。08年,通过学习团队建设、绩效考核等管理培训知识,我开始更深入地思考改进管理的方法和措施,突出了制度建设中以人为本的第一要素,创造了“团队以我为荣,争当网络明星”的团队建设方案,推出了跨班组包机、月度最劳累部门特色奖励制度,完成了绩效考核从工作量到工作质量的重点转移。这一系列制度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得到公司认可,员工工作热情空前高涨。我还向公司提出劳动定额及定员核算的合理化建议,并做为主编完成了松原公司所有生产岗位的劳动定额及定员编制,这项工作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吉林有限公司成立以来的首次尝试,现已印刷成册,并得到省公司人力部的重视。

三、爱岗敬业,用奉献实现价值

为人妻的我,要感谢移动同行的先生,他深深理解我对工作的痴迷。96年我和他利用一个工休日,在农村举办了简朴的婚礼,周一我就和平时一样上了班。99年首次怀孕,由于移动刚刚分营,工作的忙碌促使我瞒着家人偷偷作了人流。02年夏天,不知道已有身孕的我,连续40多天站着施工,因身体虚弱摔倒在机房造成流产。05年,当一个健康的小生命终于降临时,我已经30岁了。可我仍无法承担做一个好母亲的责任。无数个深夜工程割接的辛劳,核心网设备也常需在夜间调试,孩子还不满周岁,我却要晚上十点到机房,半夜12点才能回家。一连13个除夕夜,我都是在机房守护着网络的安全,心中默念着6000里以外的年迈双亲度过的。正是家人的宽容理解与支持,才使我全身心的投入到我所热爱的事业中。

新机房建设时期,我忘记了自己是个女同志,忘记刚满周岁的孩子需要更多呵护,用坚定的信念、清晰的思路,指挥着50多名施工单位的男同志立机架、爬梯子、放线缆。当工作与生活矛盾时,我总是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即便心爱的儿子发着高烧,即便嗓子哑得说不出话,胃疼得吃不下饭,工作场合的我总是一付神采熠熠、精神焕发的形象。吃饭伴着连续的手机铃声,半夜爬起来设计画图,不知从何处涌现的神奇力量,支撑我渡过无数难关。因长期劳累和生活无规律,我患上了慢性咽炎、胃炎、心肌劳损等多种疾病,随身携带的小包堆满了每天吃的药,最忙的07年,我体重从112斤锐减到88斤。08年新年刚过,我拖着手术后才三天的病腿来到单位,同事们都劝我回去休息,我只是笑笑,仍然坚持坐着上班。一次我突然晕倒,同事们把我送到医院,第二天我就回到了岗位。我知道,要干出一番业绩就要比别人多付辛苦,只有在工作中,我才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在无数为移动事业拼搏的身影中,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偶尔也扪心自问,这样拼命干,到底为了什么?有时我也曾因为流言而低迷,因为不理解而郁闷过。一次,一位同样为邮电事业兢兢业业奉献一生的老同志对我说,你干活是为了别人的表扬和认可吗?如果那样,你就愚蠢地把自己快乐的钥匙交到别人的手里了。我问他那么拼命干工作为了什么,他坦然告诉我,是为了责任和良心。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诠释了我所有的迷惑和不解——责任,是工作岗位所赋予的,良心,是做人的道德基准。做个工作尽职尽责,待人处事公平公正讲良心的人。也许这才是我工作薪酬之外应该确定的人生价值坐标。只要在岗1天,我愿时刻守护移动网络,承担我的工作职责,并将此视为生命中最大的光荣。

谢谢!

  •  
    (责任编辑:孙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