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会要闻

匠心逐梦 强国有我——首届大国工匠论坛在湘举行

发布日期:2022-09-03 09:55:00      来源:       
打印|关闭| 字号: |

   匠心逐梦 强国有我——首届大国工匠论坛在湘举行

王东明书面致辞 陈刚张庆伟毛伟明出席

    在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大国工匠论坛9月2日在湖南长沙拉开帷幕。论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贺信精神,以“匠心逐梦·强国有我”为主题,为大国工匠和工匠人才展现风采、分享经验、切磋技艺、提升素质搭建平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东明向论坛书面致辞。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陈刚,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出席并致辞。

  王东明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培养大国工匠和工匠人才,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总书记向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致贺信。举办大国工匠论坛对于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贺信精神,进一步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职工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更多的大国工匠和工匠人才。要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探索更多具有创新性引领性实效性的举措,以更大力度推进大国工匠和工匠人才队伍建设。

  王东明指出,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大国工匠和工匠人才的关心关怀关爱,宣传大国工匠和工匠人才作出的重要贡献,坚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理想信念。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化“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等主题宣传教育,唱响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时代主旋律。要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深入开展“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激发职工的创新创造热情。要瞄准问题短板,加强制度机制创新,积极营造良好环境,高度重视、关心爱护工匠人才。要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发挥大国工匠和工匠人才骨干带头作用,团结带领广大职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功立业。

  陈刚在致辞时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工匠技能人才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进一步加大工匠技能人才的培养选树力度,采取含金量更高、成色更足的举措,为大国工匠和工匠人才提供更好的激励保障。要充分发挥大国工匠鲜明精神品格的引领作用、精湛技术技能的带动作用和丰富创新成果的辐射作用,叫响做实大国工匠品牌,努力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张庆伟表示,湖南是制造大省,也是技能人才大省。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将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在加强政治引领和团结凝聚、搭建创新创造平台、涵养人才成长生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上下功夫,让尊重工匠、崇尚技能、追求卓越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湖南省政协主席李微微,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马璐,教育部副部长孙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俞家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阎晓明,湖南省委副书记朱国贤等领导同志,艾爱国、高凤林、王进、易冉等近60名大国工匠出席论坛活动。

  这是我国首次为“工匠”举办的全国性论坛。论坛内容丰富,邀请大国工匠、有关部委领导、专家学者、工会干部和企业家代表参与主旨演讲,围绕“《职业教育法》与大国工匠培养”“社会环境营造与大国工匠培养”等主题深入研讨。同时设置了“巾帼工匠论坛”环节,马璐作主旨演讲;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周农,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杜芮致辞。劳模工匠、专家学者和知名企业家围绕“为巾帼劳模工匠成长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这一主题广泛交流。此外,论坛上发布了“大国工匠风采录”,并向全国各行各业工匠和技能人才发出倡议。

  围绕论坛举办,各方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包括开展主题征文活动,收到各层级报送的473篇作品,其中110篇作品经专家评审获奖;组织湖湘劳模工匠创新成果展与致敬大国工匠特别节目,湖南省14个市州、省直工会、大型企业展示劳模工匠创新成果和绝活绝技;在长沙市一江两岸上演大型主题灯光秀,启动长沙地铁大国工匠主题宣传活动等。论坛落幕后,将组织部分大国工匠赴长沙、株洲、湘潭的制造业企业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活动,为高技能人才切磋技艺、提升素质提供舞台。论坛举办期间,中央电视台还在黄金时段开播了电视剧《麓山之歌》。

  据统计,全总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已合作选树宣传87名大国工匠,各省(区、市)选树宣传省级工匠5288名,地市级工匠超过2.2万名。

  •  
    (责任编辑:吉林省总工会网络工作部)